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分析 > 正文内容

Vite 的实现原理,确实很巧妙(vite的重要结构部分是)

ruisui883个月前 (02-03)技术分析13

vite 是新兴的构建工具,它相比 webpack 最大的特点就是快。

那它是如何做到这么快的呢?

因为 vite 在开发环境并不做打包。

我们创建个 vite 项目:

bash
复制代码npx create-vite

安装依赖,然后把服务跑起来:

bash复制代码npm install
npm run dev

浏览器访问下:

本地是 main.tsx 引入了 App.tsx,并且还有 react 和 react-dom/client 的依赖:

用 devtools 看下:

可以看到,main.tsx、App.tsx 还有 react 和 react-dom/client 的依赖都是直接引入的,做了编译,但是并没有打包。

这是基于浏览器的 type 为 module 的 script 实现的:

我们加一个 index2.html:

html复制代码<!doctype html>
<html lang="en">
  <head>
    <meta charset="UTF-8" />
    <link rel="icon" type="image/svg+xml" href="/vite.svg" />
    <meta name="viewport" content="width=device-width, initial-scale=1.0" />
    <title>Vite + React + TS</title>
  </head>
  <body>
    <div id="root"></div>
    <script type="module" src="aaa.js"></script>
  </body>
</html>

然后添加 aaa.js

javascript复制代码import { add } from './bbb.js'

console.log(add(1, 2));

bbb.js

javascript复制代码export function add(a, b) {
    return a + b;
}

起个静态服务访问下:

bash
复制代码npx http-server

浏览器访问下 http://localhost:8080/index2.html

可以看到,aaa 和 bbb 模块都被下载并执行了。

当然,我们没有做编译,如果有 ts 或者 jsx 的语法,需要做一次编译。

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起个服务器,请求的时候根据 url 找到对应的文件,编译之后返回呢?

没错,如果你这样想了,那你也可以写一个 vite。

vite 在开发环境下就是起了一个做编译的服务器,根据请求的 URL 找到对应的模块做编译之后返回。

当你执行 npm run dev 的时候:

vite 会跑一个开发服务:

这个开发服务是基于 connect 实现的,vite 给它加了很多中间件来处理请求:

当你请求 index.html 的时候,它会通过 ast 遍历,找到其中所有的 script:

然后提前对这些文件做编译:

编译是通过不同插件完成的:

插件就是一个对象,它导出了 transform 方法的话,就会在 transform 的时候被调用。

比如图中有 css 插件来编译 css、esbuild 插件来编译 ts/js 等。

每个插件都会判断下,只处理对应的资源:

比如 vite:esbuild 插件,就是对 js/ts 做编译,然后返回编译后的 code 和 sourcemap:

还有个 import-anlysis 插件,在 esbuild 完成编译之后,分析模块依赖,继续处理其它模块的 transform:

这样,浏览器只要访问了 index.html,那么你依赖的所有的 js 模块,就都给你编译了。

这就是 vite 为什么叫 no bundle 方案,它只是基于浏览器的 module import,在请求的时候对模块做下编译。

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:

浏览器支持 es module 的 import,那如果 node_modules 下的依赖有用 commonjs 模块规范的代码呢?

是不是就不行了。

这种就需要提前做一些转换,把 commonjs 转成 esm。

还有一个问题,如果每个模块都是请求时编译,那向 lodash-es 这种包,它可是有几百个模块的 import 呢:

这样跑起来,一个 node_modules 下的包就有几百个请求,依赖多了以后,很容易就几千个请求。

这谁受的了?

所以我们要提前处理下,不但要把 node_modules 下代码的 commonjs 提前转成 es module,还有提前对这些包做一次打包,变成一个 es module 模块。

所以,vite 加了一个预构建功能 pre bundle。

在启动完开发服务器的时候,就马上对 node_modules 下的代码做打包,这个也叫 deps optimize,依赖优化。

如何优化呢?

首先,扫描出所有的依赖来:

这一步是用 esbuild 做的:

esbuild.context 和 esbuild.build 差不多的功能。

可以看到,用 esbuild 对入口 index.html 开始做打包,输出格式为 esm,但是 write 为 false,不写入磁盘。

有同学说,esbuild 支持 import html 么?

这里用到了一个 esbuild scan plugin:

vite 实现的,用来记录依赖的:

它会在每种模块路径解析的时候做处理,其中支持了 html 的处理。

这样用 esbuild 处理完一遍,是不是就知道预打包哪些包了?

我们在项目里引入下 dayjs 和 lodash-es 再试下:

依然给你一个不少的给分析了出来:

接下来调用 esbuild 打包就行。

但打包之前呢,还会对路径做扁平化,比如 react-dom/client 变成 react-dom_client

效果就是打包之后文件是平级的。

从每个依赖包作为入口打包,输出 esm 格式的模块到 node_modules/.vite 下。

之后还会生成一个 _metadata.json 文件写入 node_modules/.vite 下:

这样的:

这个 metadata.json 是干啥的呢?

看到这几个 hash 了么

vite 会在这些预打包的模块后加一个 query 字符串带上 hash,然后用 max-age 强缓存:

因为这些依赖一般不会变,不用每次都请求,强缓存就行。

但是在 lock 文件变化或者 config 有一些变化的时候也需要重新 build:

重新预编译,然后在资源请求时带上新的 query,这样就让强缓存失效了。

这里强缓存的用法很典型,面试官们可以记一下作为考点。

这样,vite 的开发服务的请求时编译,再就是预构建就都完成了。

有的同学可能会问,为啥预构建要用 esbuild 呢?

原因就是快:

vite 在 dev 时的核心原理我们理清了,但是在 build 的时候总要打包的吧。

那肯定,在 build 的时候 vite 会用 rollup 做打包。

那不会导致开发时的代码和生产环境不一致么?

不会。

能做到这一点也很巧妙。

看下 build 时的 rollup 插件:

是不是似曾相识?

对比下 dev 时跑的 vite 插件:

没错,vite 插件时兼容 rollup 插件的,这样在开发的时候,在生产环境打包的时候,都可以用同样的插件对代码做 transform 等处理。

处理用的插件都一样,又怎么会开发和生产不一致呢?

这也是 vite 的巧妙之处。

在 dev 的时候,它实现了一个 PluginContainer,用和 rollup 插件同样的参数来调用 vite 插件:

然后 build 的时候,可以把这些插件直接作为 rollup 插件用。

对了,vite 在 dev 的时候还支持热更新,也就是本地改了代码能够自动同步到浏览器。

这个就是基于 chokidar 监听了本地文件变动:

然后在模块变动的时候通过 websocket 通知浏览器端:

浏览器端接受之后做相应处理就好了:

我们改下 Aaa.tsx,可以看到浏览器端收到了 update 的 ws 消息:

收到消息之后,把模块换成这个新的,加上 timestamp 重新请求就好了:

总结

今天我们分析了下 vite 的实现原理。

它是基于浏览器的 type 为 module 的 script 可以直接下载 es module 模块实现的。

做了一个开发服务,根据请求的 url 来对模块做编译,调用 vite 插件来做不同模块的 transform。

但是 node_modules 下的文件有的包是 commonjs 的,并且可能有很多个模块,这时 vite 做了预构建也叫 deps optimize。

它用 esbuild 分析依赖,然后用 esbuild 打包成 esm 的包之后输出到 node_modules/.vite 下,并生成了一个 metadata.json 来记录 hash。

浏览器里用 max-age 强缓存这些预打包的模块,但是带了 hash 的query。这样当重新 build 的时候,可以通过修改 query 来触发更新。

在开发时通过 connect 起了一个服务器,调用 vite 插件来做 transform,并且对 node_modules 下的模块做了预构建,用 esbuild 打包。

在生产环境用 rollup 来打包,因为 vite 插件兼容了 rollup 插件,所以也是用同样的插件来处理,这样能保证开发和生产环境代码一致。

此外,vite 还基于 chokidar 和 websocket 来实现了模块热更新。

这就是 vite 的实现原理。

回想下,不管是基于浏览器 es module import 实现的编译服务,基于 esbuild 做的依赖预构建,基于 hash query 做的强缓存和缓存更新,还是兼容 rollup 的 vite 插件可以在开发服务和 rollup 里同时跑,这些功能实现都挺巧妙的。

作者:zxg_神说要有光 链接:https://juejin.cn/post/7350936959059722280 来源: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ruisui88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ruisui88.com/post/852.html

标签: vite.js
分享给朋友:

“Vite 的实现原理,确实很巧妙(vite的重要结构部分是)” 的相关文章

程序员开发必会之git常用命令,git配置、拉取、提交、分支管理

整理日常开发过程中经常使用的git命令![送心]git配置SSH刚进入项目开发中,我们首先需要配置git的config、配置SSH方式拉取代码,以后就免输入账号密码了!# 按顺序执行 git config --global user.name "自己的账号" git config -...

K8S NFS 共享存储

NFS 共享存储前面我们学习了 hostPath 与 Local PV 两种本地存储方式,但是平时我们的应用更多的是无状态服务,可能会同时发布在不同的节点上,这个时候本地存储就不适用了,往往就需要使用到共享存储了,比如最简单常用的网络共享存储 NFS,本节课我们就来介绍下如何在 Kubernetes...

HTML5学习笔记三:HTML5语法规则

1.标签要小写2.属性值可加可不加””或”3.可以省略某些标签 html body head tbody4.可以省略某些结束标签 tr td li例:显示效果:5.单标签不用加结束标签img input6.废除的标签font center big7.新添加的标签将在下一HTML5学习笔记中重点阐述。...

摄影后期必看 | PS插件camera raw 16.4教程 | 范围蒙版

范围蒙版Camera Raw 【蒙版】模块中提供了三个范围蒙版工具,可以通过特定的范围来创建蒙版。此次新增的【范围蒙版】大大加强了acr插件对局部调整的能力。点击下拉小箭头可以看到【颜色范围】,可用于快速选择想要编辑的颜色。快捷键:Shift + C【明亮度范围】,可用于快速选择想要调整的明亮度。快...

再来一波黑科技工具,低调使用

静读天下静读天下是一个特别优秀的电子书阅读器。它上面有多个在线书库,像古登堡计划,很多种优秀的书杂志,都可以下载来阅读。它还能智能识别章节功能,还支持外置的语音阅读功能。它支持多种文本格式,比如说txt,pdf,epub,mobi等等。为了便于阅读它还有10 种配色方式,还有夜间模式。不过免费版有广...

雅马哈TMAX 560 TECH MAX 外媒深度测评

应雅马哈(Yamaha)的邀请,在葡萄牙埃斯托里尔对全新的Yamaha TMAX 560 Tech Max踏板车进行了测试,在这里TMAX 560 Tech Max售价为11649英镑。雅马哈TMAX长期以来一直站在踏板车的顶端,就声誉和知名度而言,它是当之无愧的大踏板界NO.1。2020 TMAX...